找到相关内容54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对口济贫彰显社会责任 消除贫困共享社会和谐

    保障,全中国人民支持并给予的。不然,我们的钱从何而来?人民是我们财富积聚的支付者,有了财富回报人民理所当然。这既是感恩,也是公道。作为民营企业家,如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好政策,没有以人民为基础全...

    佚名

    |社会|教育|纪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7/08173586558.html
  • 佛法与科学的介学

    所以,佛法将物质分析透视到最后,就是一种真空。如同现代科技将物质分析到最后,得到一个能量,而这个热能究竟又从何而来呢﹖这在佛法上讲得很清楚,由真空中产生能量出来,这是最高的境界,这真空当中还有一个智慧,...

    惟觉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1888613.html
  • 和气东来 和风西送——在“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”上的致辞

    主流,但文明冲突、地区纷争,霸权主义、极端主义、恐怖主义盛行,贫富悬殊,环境污染,危机四伏,需要生起一股和风,需要带来一团和气。   和风从何而生?和气从何而来?“人不是为了宗教而存在,宗教是为了人而...

    叶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5088977.html
  • 智门寺与《赤壁赋》碑

    江西诗派旗手,才气横溢,多才多艺,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。如此石碑为稀世珍宝。此碑从何而来?缘何失去?旧志(宋《宝庆四明志》)因何不载?遂成千古之谜。   二   苏东坡写前、后《赤壁赋》在元丰五年(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3142289460.html
  • 不生不灭就是涅槃

    时候,我们把这一切法门都学会了,就能应机随缘,就能得心应手而不致格格不入了。因广结善缘,尽做好事,我们福德圆满就感得报身了。假如不为众生做事情,我们的福德从何而来呢?不为人类造福,光为自己,那是自了汉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60690535.html
  • 记印生法师二三事

    碗口粗的木杆,踏着泥水。我看了真心疼呀,我刚50岁人空手走此山路就一滑滑地走不稳,我没有勇气敢拄此木杆,心里在想印生老和尚都66岁的老人了,而且过午不食,他的力量和勇气从何而来,我跟他相比真是无地自容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991621.html
  • 佛医与中医

    神不守舍,烦恼丛生,即是病也。反之,心情恬淡,寂漠无为,专注一境,修持静候,正念即从之而生,精神内守,邪念就无机可寻,魔鬼也无隙可乘,正念就会安然固立。正念固立,妄念就不会侵入,病魔还能从何而来?  ...

    妙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4895621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三十九)

    等的境相,里面的众生在无数大劫之中,刹那不断地感受痛苦等等。这一切全部无法用我们人类的境界去衡量。那么,这些狱卒、刑具等到底从何而来?众生又是依何而住呢?这一切全部依业而现。尤其是无间地狱的情况,能够...还要进行洗、煮等才能成为食物,直接受用。按照这种情况类推,极乐世界没有土地、稻种,也不存在种植、加工等等,为什么能在想受用的时候就立即吃到呢?七宝钵中的百味饮食从何而来,依何而住呢?这就是以阿弥陀佛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30901325728.html
  • 阿育王塔内舍利难出塔5大迷阵

    从何而来?它会被取出来供人瞻仰吗?近日,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、著名考古学家、82岁的蒋赞初先生,亲自去朝天宫保管库对宝塔进行了考察,史学泰斗再次为大家揭秘宝塔内圣物来源的重重迷阵。 迷阵1、...(释迦牟尼)”、“诸圣舍利”。那么这批圣物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? 据蒋老介绍,大报恩寺遗址上的古金陵长干寺阿育王塔曾多次改造和复建,从三层到九层,又从单塔到双塔。孝武帝时,有一位高僧竺慧达来东晋首都...

    佚名

    |阿育王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2/20195233065.html
  • 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时代精神略论

    信仰中,除了求生净土外,也应该追问净土从何而来。实际上,大乘经中处处都说庄严净土,菩萨发心学佛,当然是为了实现佛陀那样的净土,但他的目的不是为自己受用着想,而是为了教化众生,也就是创造净土。《阿弥陀经...所成,不是从自己想安乐而得来的。”[同上,第39页。]如果不知庄严净土,不知净土从何而来,而仅仅强调求生净土,那是把净土看成了“神教”一类的天国,这是印顺法师坚决反对的。他认为,弥陀信仰所着重强调的“...

    刘成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2039306.html